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
年终将至,国剧空前热闹起来。

央视一套推出了杨烁张翰领衔的《珠江人家》。

北京、东方两大卫视强推了关晓彤韩东君领衔的青春谍战剧《梅花红桃》。

邓婕11年后复出小屏幕的新剧在江苏、浙江卫视热播。

而腾讯推出的《繁城之下》,剧情已进入收官阶段。

年代、谍战、古装探案、都市剧都有了,但还缺了一张昔日的国剧王牌,历史剧。

要说9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最受欢迎的国剧类型,不用想,历史剧。

1999年的《雍正王朝》,讲反腐,讲改革,讲封建官场的黑暗,二月河的小说刘和平的剧本,胡玫的导演功力,张黎的摄影,再加唐国强等一众演技派的出色发挥,打造了一部真正的历史剧经典。

2005年《汉武大帝》,讲“寇可往我亦可往”,讲盛世雄心,王朝战将,陈宝国凭此剧演技封神。

而《康熙王朝》则成就了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的演技巅峰,当年的收视率,似乎可一不可再。

然而近些年,随着流量剧的崛起,历史剧却日趋老迈,再难有爆款推出。

段奕宏、张鲁一主演的《大秦赋》,陈宝国父子主演的《山河月明》,都是雷声大,雨点小,影响力更无法与当红流量剧相提并论。

唯一口碑收视尚可的历史正剧《天下长河》,虽然从角色塑造到剧情内涵,都属上乘,可惜离爆款依然遥远。

历史剧,似乎真的好像落日余晖,徒留美好回忆了。

但就在这一片萧瑟中,又一部历史大剧,终于定档——《丁宝桢》。

10月26日起,该剧将接档《问心》登陆央八黄金档,并且是四集连播。

该剧能令历史剧重振雄风吗?

很难。

一代人的审美,成就一届国剧王牌。曾经心怀家国天下,对历史心怀敬畏的一代人渐渐老去,历史剧也注定老去。

未来是属于新一代和古偶剧的。

可纵然是落日余晖,也总有人,要奋力绽放出最后的光彩。

一、故事:根植真实历史,全面再现发明“宫保鸡丁”的一代历史名臣

谈到晚清名臣,许多人会想起曾国藩,李鸿章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人物,他们的故事、语录和人生经验,至今仍时时引发讨论。

但在我看来,最值得拍的晚清名臣,有两位,一位是左宗棠,一位是丁宝桢。

前者对战外敌之强,晚清无人能及。

晚清中兴名臣中,曾国藩和李鸿章都属于内战内行,外战外行。唯有他,“一生不谈和议事,千秋唯有左文襄”。

后者不仅拿下了安德海,更是整顿蜀中吏治、改革盐政、治理洪水、兴办洋务、创四川机器局、研发国产枪炮。

还改良发明了 “宫保鸡丁”。

四川菜油炸糊辣子炒鸡丁本已有之,但丁宝桢在鸡丁中加入了花生米、红辣椒等辅料烹制,入口鲜嫩,下酒又下饭,从丁府私家菜流传开来,终成名菜。

因为丁宝桢官至太子少保,故名宫保鸡丁。

以我的经验,是吃货又会做菜的历史名人,多半错不了。

《丁宝桢》请完全没流量的马少骅演丁宝桢,显然就是要走标准的正剧路线,故事就是改编丁宝桢的历史生平。

结合央视发布的预告片来看,《丁宝桢》的故事至少有三大看点:

一是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和历史作为。

丁宝桢是贵州人,考中进士之后,一路从长沙知府干到了山东巡抚,后又成了四川总督。

他身为一方主官,始终造福百姓,功勋卓著且刚正不阿,虽然名气比不上曾国藩等人,但百姓口碑绝对没话说。

论反腐,“那安德海强抢民女,如今人证物证俱在,押回济南”。

最终他将以到苏杭采办名目南下,一路为非作歹的慈禧太后心腹红人安德海在山东济南就地正法。

论兴修水利,他誓言“这黄水不退,我誓不回家” ,在四川筹集资金,大修都江堰。

论体恤百姓,他严令“把强征百姓的粮食,如数奉还给我的百姓”。

任四川总督期间,他改革盐政、整顿吏治,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。

论兴办洋务,他在山东首创山东机器制造局,制造各种枪支弹药,强国强民。

“我要让洋人看看,我大清的水师,也是不容小视的”。

相比打着历史剧的幌子谈恋爱的古偶,这才是正宗的历史剧。

二是真实的历史年代质感。

不难看出,剧集请不起大牌明星,但把预算都用在了制作上。

剧中不但有《天下长河》那样的治水场景,各种兴办洋务、改革吏治的场景,都不惜工本。

剧组多次前往贵州、山东、四川等地调研挖掘历史特点。

一共变换了300多个场景,力求细节准确生动。

剧中参演演员众多,总共有150多名专业演员参演,仅仅服装,就配备了2600多套。

主创在广州、佛山两地取景,深入800多年历史的芦苞祖庙实地拍摄,各种置景道具也力求还原年代质感。

这种匠心雕琢的质感,才能诞生出历史味浓厚的作品。

三是历史中隐藏的现实情怀。

预告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,就是为民。

“为政者不需多言,须息息省身,克己奉公” “这头顶上的顶戴不要,我定不叫人欺我百姓!”

很多观众问,为什么又拍清朝戏,又为什么拍丁宝桢?历史名臣不多吗?

确实,历史名臣多的是。

晚清颓势,也并非个人能力挽狂澜,但当年丁宝桢所作的,不仅在强国,更在利民,四川百姓受益于他,这才是丁宝桢最了不起之处。

二、演员:没大牌没顶流,马少骅领衔,曹骏助阵,国家一级演员作配

想要盘活一部历史剧,演员表现也至关重要。

《丁宝桢》的演员阵容在实力这块怎么样呢?

一个最大感受,就是穷。

全剧没有一个顶流,也没有撑得起大剧名号的大牌,如果不是央视大剧,很多观众看都不会多看一眼。

但细看演员阵容,这才是真正的宝藏剧。

我最在意的,有四位演员。

第一位,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。

马少骅和丁宝桢,都是贵州人。

找家乡人演家乡人,可见剧组的匠心。

但这个选择也意味着,剧集不会有流量。这届年轻观众是不管你演技好不好的,他们只看自己心爱的哥哥。

换个角度,剧组舍弃了流量,也保证了剧集最关键的角色塑造。

因为马少骅演历史人物,最低标准是形神兼备。

很多观众是通过《走向共和》认识了马少骅,演过孙中山的名演员很多,赵文卓等演员都有过很出色的发挥,但马少骅的版本是许多人心中的第一。

因为无论是形象还是他对于角色内心世界的表达都堪称完美。

不管是外形气质,对白把握,还是面部微表情、肢体语言,马少骅的演绎,简直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,他演的孙中山,不会让人觉得在演戏,而是历史此刻正在发生。

《觉醒年代》中,马少骅演蔡元培,最初会让观众出戏,因为孙中山和蔡元培几乎是同时代的民国人物,但观众很快又被他的演技征服。

他把蔡元培先生的儒雅与风骨,于艰难处境中的辗转腾挪,演绎到淋漓尽致,这个角色,也为他拿下金鹰奖最佳男配。

《人世间》中,他饰演的郝省长位高权重,有官威也有现实的为官之道,这个角色极不好演,既不是绝对的正面角色,也不算反派,但马少骅的表演极为克制有分寸。

很多人以为马少骅只会演大人物,其实马少骅演的小人物也极佳,甚至可以说他是最擅长演绎小人物的名演员之一。

在《搭错车》《生存之民工》等剧中,他演的小人物绝不会让你想起他演过的那些历史名人。

这一切都让他成为饰演丁宝桢的最佳人选,没有之一。

因为丁宝桢既是历史名人,同时又是一个民本思想的“小官”.

这个角色交给马少骅来演,已经铁板钉钉。

差不了。

第二位,曹骏。

提起他,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《宝莲灯》里的沉香和《真命小和尚》。

很多观众感叹他出道即巅峰,空有演技却后劲不继。

实际上曹骏已经默默开启霸屏模式。

央视一套在播的《珠江人家》他饰演金慧荣,是太平年班的粤剧名角,也是陈立夏的师哥。

《丁宝桢》开播后,等于观众打开央视黄金档电视剧就看到他。

明年开年,于和伟领衔的央视大剧《我是刑警》也有他。

本剧他饰演丁宝桢的重要幕僚,纸扇一摇,就有妙计。

其实以曹骏的身形身手演武将完全没问题,但看他演文官师爷,可能更见演技。

第三位,国家一级演员侯天来。

很多新一代观众对侯天来的印象大概就是《人民的名义》中热爱学外语的高官。

实际上他最经典的反派演出,是在《女人不再沉默》中,演出的变态杂志社主编汪显声,他将角色的油腻猥琐、阴冷恐怖表现的淋漓尽致,可以说是国剧“变态”角色塑造的演技天花板。

我等着他再次交出精彩演技。

第四位,叶静。

琼瑶剧《青青河边草》中,很多人记住了金铭,实际上剧中还有一位童星,就是叶静。

这些年叶静星途起伏,最著名的角色是年代剧《血色浪漫》中的冷面杀手宁伟。

虽是杀手,但角色命运起伏坎坷,引发了观众共情,也可见他的演技。

在流量当道的时代,叶静这些年有些沉寂,希望这次饰演的晚清甘肃提督李培荣,叶静能重新被观众看到。

除了这几位,老戏骨王绘春、梁爱琪等实力派,都会为这部剧添砖加瓦。

三、主创团队:《战狼2》编剧+《胜算》导演,这编导阵容不弱

历史剧大概是最吃力不讨好的类型,对演员演技要求高,对主创团队的要求也很高。

好在,央视看中的历史大剧,主创从来都不弱。

《丁宝桢》的编剧是《战狼》系列的编剧刘毅。

写出过爆款军旅大片未必写得好历史剧,但也可能为历史剧注入新的元素。

从预告看,剧集的场景和氛围看着很很带感,充满戏剧张力。

这很可能和编剧的创作风格有关,刘毅的编剧风格,很可能比传统历史剧更注重强节奏,更带感。

也更复合新一代观众的审美。

再看导演殷飞,代表作是柳云龙主演的谍战剧《胜算》。

该剧口碑其实一般,但还是能看出导演在镜头驾驭、节奏把控上的经验。

两位历史剧新手能碰撞出怎样一部作品,我认为值得期待。

四、归来:历史剧还有没有气数,看这部剧了

相比历史剧,这几年中年观众最喜爱的类型,其实是年代剧。

《人生之路》《梦中的那片海》《父辈的荣耀》等持续霸屏,可以认为历史剧的市场份额,基本被年代剧占据了。

但不代表历史剧已经失去了观众。‘而是接连几部历史大剧的市场表现,挫败了市场的信心。

只看阵容,《山河月明》绝对属于国剧最顶尖的那一类。

陈宝国+张丰毅+王姬+王庆祥+王劲松+张光北+王绘春+毕彦君……老戏骨太多。

但口碑收视都不算尽如人意。

《大秦赋》更是高开低走,主演张鲁一凭借《三体》和《欢颜》中的出色表现,才算缓过劲来。

这背后是在过去二十年里。

不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,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但我认为好的历史剧,绝对不缺观众,湖南卫视的《天下长河》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为什么国人酷爱历史剧?

我认为,不是歌颂皇权,共情皇帝。

不是沉浸于宫廷的权谋与斗争。

而是用历史关照当下,以史为鉴。

当历史剧越来越惧怕失败而套上偶像剧的壳。

其实是悖离了观众的期待,怎么会不失败呢?

从这个意义上说,回归历史正剧腔调的《丁宝桢》应该走对了路,能否成功,就要看这部历史人物传记剧能否把握住历史和戏说,把故事拍得好看?

剧集采取的是四集联播,看的就是个酣畅淋漓,加上央视的平台和喜爱历史剧的央视八套观众,大概率收视不低。

接下来,就看口碑能否风助火势。

“只要我丁宝桢为官一天,我便衷心为百姓做事。这民,就是我当官人的天!”

而历史剧的天,是观众。

要是让观众像喜欢宫保鸡丁一样喜欢《丁宝桢》,历史剧就成了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,流量包1分钱起,负载均衡7.3折起,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,速来抢购
Top